Wednesday, November 21, 2007

忧郁症(depression)

憂鬱症又稱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又稱為「心靈上的感冒」。患者一般主观上感到强烈的悲伤和忧郁,阻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心理学上的忧郁症不同于正常范围内的情感脆弱或暂时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种由生理及心理精神因素所致的疾患。病情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出现,包括儿童。
憂鬱症患者常常可能會想哭、經常大發脾氣,心情總是不好,睡不好,吃也吃不好,每天胸口悶悶的,什麼都覺得煩惱,四肢無力,記性差,不能集中精神,做事緩慢,對什麼都提不起勁,沒有信心,常常想不開,更想尋死。有些症狀會與習得無助感相關。

主要症状

临床上,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下面几条。如果你发觉你有其中几项都佔了,现在不妨去看下医生:

1.过分的忧伤和恐惧,及空虚。
2.快乐程度的下降,失去以往对于生活的愉悦感和兴趣。
3.胃口和体重的下降或上升。
4.长时间的失眠及浅睡眠。
5.活动频率的降低,变得焦躁不安,运动速度减缓。
6.身体及精神上易累。
7.经常感到罪恶、无助、没有希望、焦躁、恐惧。
8.自信心下降。
9.决策能力、注意力、认知能力的下降。
10.记忆力、学习能力的下降。
11.一些重要的平时行为的变化,例如社交能力、脾气、对药物的依赖性等。
12.有自残、自杀等倾向。

病因
~生理因素
~遺傳因素
~生活壓力,壓力管理問題(心理因素)
~性格因素

生理因素
主要是荷爾蒙問題,例如產後抑鬱症。藥物濫用也會容易產生憂鬱症。

遺傳因素
根據研究發現,患有憂鬱症的母親,她的孩子患有憂鬱症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兩倍。

生活壓力,壓力管理問題
社會急速變化使人未能適應,隨時產生挫敗感。節奏緊張,壓力不斷增加,管理不善,會影響個人情緒,例如過於繁複的考试。

性格因素
如果性格內向,不善於溝通,便會比較容易得抑鬱症。

治療方法
針對不同的成因,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憂鬱症都不是由單一病因所產生。因此,病人要同時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必須配合藥物治療(例如百憂解等藥物)與心理治療,可以解決生理及遺傳問題;心理治療能夠幫助病人建立正面樂觀性格。透過一些訓練班教授病人如何處理壓力。如果能夠及早治療,便可以痊癒。就其治療而言,要有非常的耐心與毅力,去克服情緒的起落,有事就找人談,不要悶在心裡,儘量朝向正面,勇敢的去面對。憂鬱症的患者更需要家人與朋友的支持,唯有他們堅定的支持,才能走出陰影。

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04年公佈抗憂鬱藥物會導致患者有自殺的傾向,並規定藥廠要在所有的抗憂鬱劑外盒上標示「黑框警語」,也就是最嚴重的警告。
除了有導致自殺的傾向,還包括焦慮、暴躁、失眠、情緒沮喪、暴力傾向、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感覺遲鈍等,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會造成對它的依賴性,因而產生「藥癮」的情況。請參考美國精神科醫師著的為藥瘋狂,這本書中撰寫著許多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

面對憂鬱症的處理方式

〈以下內容摘錄於台灣董氏基金會的宣導資料〉

陪伴憂鬱症患者,需要注意下列四原則:
1.針對憂鬱症要有正確的認知與了解,如果有必要可以協助就醫或進行心理治療,並與醫師充分的合作。
2.積極的傾聽與了解。
3.請給予正面的鼓勵與支持。
4.諒解憂鬱症患者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例如發脾氣等行為,或是出現需要人陪伴的脆弱行為。

陪伴憂鬱症患者,不能做下列五件事情:
1.不要急著給任何意見:陪伴者不要急於把自己的意見或價值觀強加於憂鬱症患者的身上,應該仔細傾聽患者的看法。
2.不要隨意強迫憂鬱症患者:儘量讓他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3.不要過度的指責憂鬱症患者的無理或情緒:如果出現極端或無理的負面想法,可以提供不同的看 法,供其叁考。
4.不要用負面的舉例或運用激將法來刺激、處理憂鬱症患者的情緒。
5.不可沒有耐心:失去陪伴的耐心,往往會將陪伴者的情緒不小心的宣洩出來,容易影響憂鬱症患者的情緒,或使其再度受傷。

如何杜絕壞心情,你可以這樣做:
1.走在陽光裡,多接近大自然,當情緒不好時,可以這樣做。
2.外出運動,運動可以改善憂鬱的心情與情緒的難關。
3.找個好朋友分享彼此的情緒,抒解心中的壓力。
4.天天讓自己開心,每天要想一件快樂的事情。
5.我的未來不是夢,把它記錄下來。
6.静坐

(维基百科)

by linguowei@bmonidea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