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都是过于執著于“我”的例子. 结果, 无法体现”无我”, “大我”的精神,也因而失去了”慈悲”的心, “平等”的心, 接着就产生了”分别”的心. 比如年龄, 性别, 学历, 职业, 职位, 权力等的差别, 最终变得难以了解对方的立场, 难以理解对方的感受, 更不用说为对方设想. 人与人之间的争执由此而来, 各种各样的烦恼也因而产生了.
人一旦執著于“我”, 智慧就会被阻塞, 思维变得狭隘和封闭. 为了“我”这个面子, 变得短视, 偏见和独断, 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 为争“我”的一口气, 变得一意孤行,失去理智, 不顾他人的感受, 生命被“恶”所支配, 对事物和问题的处理也就形成恶的循环了.
“别人要讲, 让他讲”这句话看似平庸间单, 却蕴含做人处世的大学问. 让别人有充分的机会讲话, 聆听对方的意见, 是了解对方内心世界与立场的最佳方法, 然而, 自我的人就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是基本的礼仪, 即使是激烈的言词, 也可心平气和地聆听, 让对方有机会倾诉心里话, 这不仅反映本身具有自信, 也表现个人所拥有的宽大胸襟与雅量.
面对眼前的大时代, 必须深透了解组织里的人的心声, 见解, 才能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并迎合时代, 为组织找出新的方向. 假如坚持己见, 无法容纳别人, 那组织里必产生争执, 不能和蔼与安定.
对于年轻与年长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 年长者应关怀年轻者, 竭尽所能培育和提携他们. 而年轻者则必须尊重长辈, 绝不能因本身可能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或能掌握现代的电脑科技等知识而看轻长辈.池田SGI会长也时常提醒年轻者: “不知报恩的人犹如畜生”.
能真诚欣赏和称赞别人也是一种美德. 这是出于对别人的真正了解, 尊重, 钦佩和珍惜之心, 不是虚伪或奉承做假.
人要获得别人的欣赏和赞扬, 本身要有实力和业绩的表现. 宇宙万物, 都需要经历一段长时间才形成, 如大河是由许多小河汇集才成大河, 高楼大厦也是由一砖一瓦而筑成的.
有的人喜欢显耀自己, 时而“标新立异”, 以让别人认为他很英明, 能干. 事实上, 这种虚娇和自傲, 有识者一望即知.
由于不实, 这种人往往思考欠缺周详, 得娇柔做作, 犯了错误也不敢承担, 试图掩饰和隐瞒, 说话也前后矛盾, 久而久之, 必被人识穿而失去信赖, 最后所得的是虚名. 为了要争取荣誉, 一边得花费心机, 采用种种手段,另一边又得掩饰自己的错误, 结果“心”无法安定, 始终被烦恼所纠缠着.
靠虚娇而得到的荣誉, 看似如彩虹般美丽, 但却如昙花一现, 乍间消失.
唯有脚踏实地, 默默努力耕耘而取得的扎实成果, 才会受人欣赏和称赞, 真正的荣誉才会由此建立起来.
处于越高职位的人, 越应慎防不被别人个人崇拜, 本身更不能自我制造让人崇拜的机会. 因为盲目地崇拜一个人是不好, 会成为潜伏在团对里的危机.
团对就像一个交响乐团, 在各部平等和充分地发挥, 紧密配合下, 才能演奏出美妙及和谐的乐章.
以“自我”为中心, 執著于“自我”的人, 很难会做到“放下”, 特别是名和权力. 然而, 能够“放下”的人, 才是真正能承担大事的人.
以上摘取于<<宇宙月刊2007/9>>的分享.
by 旭日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