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歌,听了可多年。去年十月,我终于选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作初哥出游第一步;而让我本著怀旧情飞赴香江的是“香港的女儿”梅艳芳。

赏梅人之囍月
到港第一个夜,我们在铜锣湾“囍月”享用晚餐,一家以已故天皇巨星梅艳芳为主题的餐厅。开设餐厅的三位合伙人,是追随“百变天后”梅艳芳多年的忠实迷。甫进餐厅即传来梅姐磁性歌声,墙上挂著一幅幅私人珍藏的电影海报,一张张千金难买的黑胶唱片,架上摆著一本本旧日杂志,全都弥足珍贵。除了歌迷捧场,远道而来的游客也是座上宾。老板们说:“这是赏梅人聚脚地。”
利舞台划时代
然后,我们特经铜锣湾的全港最高纯商场:利舞台广场。利舞台广场前身为名噪一时、于1925年落成、90年代清拆的利舞台戏院。利舞台曾经星光灿烂;1982年,梅姐在此勇夺香港无线电视首届新秀歌唱大赛的冠军,罗文、邓丽君、甄妮和汪明荃等皆是表演常客。利舞台清拆前,梅姐举行“飞跃舞台十载情”演唱会,告别她崭露头角之地。利舞台戏院落成初期,香港电车曾设“午夜专车”,每晚从利舞台载送乘客到当时烟花地石塘咀。
坐叮叮游车河

当晚,我们便乘坐见证百年岁月的香港电车前往石塘咀。
电车俗称“叮叮”,源于其开动或警示的“叮叮”铃声。电车最初从港岛北部沿海岸线行驶,穿梭东西部;游客若在港岛市区迷路,可参考电车路线作为辨认方向坐标。今日在消费指数高飙的香港,电车成人车资只需两元港币(约1令吉);乘客可投币或用八达通卡付车资,极方便。
石塘咀寻段古

石塘咀于1880年被开发,最初为花岗岩石矿场。采矿之后残留凹陷的洞,加上地形形似向海突出的咀,故名“石塘咀”;石为花岗岩石矿场,塘则比喻凹陷的洞,而咀指地形。1904至1935年间,香江娼妓业最蓬勃,妓寨数百妓女上千,近五万人靠花事维生!
经典电影《胭脂扣》里,倚红楼红牌阿姑如花和贵公子十二少跨生死的爱恋,为石塘咀这风月地增添几许凄美。在那纸醉金迷,夜夜笙歌的年代,红牌阿姑身娇肉贵,绝非今日妓女可媲美。时光荏苒,人面桃花往事如云烟,石塘咀经几番变换,一砖一瓦已闻不见旧韵味。
石阶煤气街灯

访过石塘咀,我们赶往蕴藏历史悠久的年迈古迹——石阶煤气街灯的都爹利街。以花岗石筑成的石阶,于1979年归纳为法定古迹。
石阶两侧石柱上,伫立四盏笑看风云变的古老煤气街灯,全港煤气灯如今仅剩都爹利街这四盏。石阶煤气街灯乃电影电视及硬照拍摄热点;梅姐《梦伴》音乐录影带及电视剧《法证先锋》皆曾在此取景。从前街灯由煤气工人点燃,如今晚早六时自动开关。
男人街女人街

港有两条男人女人必逛的街:庙街和通菜街。庙街得名于清朝时期建在街道中段的油麻地天后庙,年轻人多叫“老庙”。以售平价货闻名的庙街亦称“平民夜总会”;由于与售卖女性服装、用品为主的“女人街”通菜街相似,加上到访者男性居多,又称“男人街”。街边相术之士与江湖卖艺构成另一特色。电影《新不了情》《食神》等让庙街名堂更响。饿了,这里不乏美食飨馋嘴。
漫步星光大道

在“星光开路”下漫步于九龙尖沙咀东海滨长廊,欣赏维港夜景、看“幻彩咏香江”实为美事!此行适逢梅姐10月10日冥寿,梅迷于星光大道筹备“香港的女儿 ——梅艳芳成长之路纪念展览会”多款百变造型一比一人像板沿著星光大道交织一代巨星与东方之珠的奋斗史纵然星光大道乃为表扬杰出香港电影工作者贡献而增的新近景点,但循年代铺陈的特制纪念牌匾却引领我们见证港片历史。
芳踪游走透透
我们为这趟旅程取名“芳踪游”顾名思义,自然跟梅姐有关。在她生日前夕及生日当天,我们随“香港的女儿”的足迹,游走香江;到位于上环必列者士街的“东华三院梅艳芳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汇聚珍贵文物和古董的荷李活道、摩罗街(香港一级历史建筑文武庙在此)及考验脚力、整条都是楼梯并曾亮相不少港剧的“楼梯街”,让我们窥探香港这艳丽大都会卸下浓妆的朴素一面。
10月10日,我们参加梅迷组织的义工队到钻石山志莲净苑服务。接著,我们马不停蹄前往省善真堂与广播道。70年代,香港只有五家电子媒体(亚视,无线,佳艺,港台及商台)聚集小山丘上而得名“五台山”;当时很多明星都住广播道。物换星移,如今仅剩港台商台仍在此高尚住宅区扎营。
登山顶观夜景

戏不是都演香江花月夜吗?香江闻名于夜景,而观夜景,登高自然最妙。登上太平山顶俯瞰维港的夜景,万家灯火的壮丽,尽收眼底。既登山顶,怎能不入内欣赏杜莎夫人家的杰作?第一个出自她手的蜡像乃于1777年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伏尔泰而创作,距离现在已230年之久!
香港大球场则为我的香江之旅画下完美句点。再会香港,再会我的旧情怀!
(以上文摘于: 傅秋蓉, 刊於2008年2月28日《光华日報》娱乐版)
by 旭日の革